你的購物車現在是空的!
植物美學:自然系花藝的風格指南
植物系花藝正悄悄興起。在充斥著繁複花束與高度造型化設計的時代,植物風格帶來另一種方向——回到植物本身。它不試圖雕塑花朵,而是邀請我們欣賞植物如何向光彎曲、葉片如何在枝條上旋生、花苞如何在不經意間舒展。這類作品像是一幅幅植物的肖像,帶著生命與時間的軌跡,而非僅僅用來裝飾的「物件」。
與古典或對稱式的插花不同,植物風格遵循花草在野地中的邏輯:庭園的秩序、草地的隨性,或林下世界的層層疊影。核心在於真實。枝條不被強行固定成不自然的形態;色彩不故意追求戲劇效果;花材呈現出如同剛從野外被溫柔帶入室內的姿態。追求的並不是完美,而是誠實——一個被捕捉下來的自然瞬間。
植物風格的哲學
植物式插花最重要的起點是觀察。設計師不是以既定的造型去套花,而是先理解每一株植物本身的語言:鳶尾花如何向上伸展、鐵筍草如何在空氣中描出弧線、聖誕玫瑰的花頭為何總是帶著低垂的優雅。
植物的自然姿態決定了作品的構圖。葉與芽通常保留於枝條上,即便有些不那麼完美。彎曲的莖不被拉直;帶著時間痕跡的部分也不被遮掩。在植物風格中,這些細節正是美的所在——它們揭示了植物的季節與生命歷程。
植物風格同時重視「植物學上的完整性」。花朵會依照真實的成長順序被呈現:花苞靠近盛放的花朵,幼葉伴著成熟葉片,甚至帶著未來季節暗示的果實與種莢。這種層次讓植物作品像時間的縮影,呈現出生長、成熟與衰退同時並存的詩意。
主要的植物式花藝風格
植物線條風格
這是一種極簡、近乎書法般的花藝風格。重點在於「線」——植物天然的走勢。例如一枝角度明確的劍蘭,或一段輕盈的木賊草在空間中划過。作品乍看簡約,但越看越耐人尋味。單一或少數植物種類,使觀者得以聚焦於植物本身的姿態與剪影,像欣賞一件活的雕塑。
線條.量感植物風格
當線條風格漸趨豐富時,它便轉化為線條與量感兼具的植物設計。這種風格如同小型花園場景:一段帶著花苞與盛花的枝條橫越容器,底部則有若隱若現的花草層次。整體仍保留空氣感與開放性,但多了季節氛圍與生命力。它讓人聯想到野地中一小片自然長成的花叢。
自然棲地風格
有些植物風格的作品不再只呈現植物個體,而是營造整個生態場景。森林地景以苔蘚、羊齒與帶著地衣的樹枝組成;草原場景則以草、種穗與野花呈現;甚至可以創造濕地或沼澤的氛圍。這類作品強調植物「看起來像正在生長」,而不是被刻意擺放。高低層次、密度與物種搭配都仿效自然,讓人有置身風景的沉浸感。
植物靜物風格
受經典繪畫啟發的植物靜物風格帶有濃郁的戲劇性與故事性。玫瑰可能優雅地垂落於杯狀容器的邊緣,果實與枝葉恣意伸展,呈現豐收與時間的張力。水果、香草與自然小物——如貝殼或標本昆蟲——常被納入其中。雖然氛圍豐盛,但植物依然保持真實的姿態:鬱金香自然下垂,果實像剛被採下。這種風格以季節感、情緒與自然的不完美為美。
植物標本風格
於另一端,標本式的植物表現則追求全然的專注與安靜。作品只呈現一株植物,像博物館展品般沉穩。例如一顆正待綻放的孤挺花球莖,根系透明地漂浮在玻璃容器中;或是一枝牡丹,帶著花苞、盛花與葉片,完整呈現生長序列。簡潔的背景讓觀者能細細品味植物的每一個細節,彷彿與它進行一場近距離的對話。
材料、技法與「克制」的藝術
植物風格的魔力來自於巧妙但低調的技法。花藝師通常避免使用吸水海綿,因為它會讓花材顯得呆板,反而多用劍山、枝條架構或手編的金屬骨架,使植物能以自然角度立足。
容器選擇同樣講究節制。素雅的陶瓷、粗礪的石器、透明的玻璃燒杯——它們支持植物,而不搶走視線。過於華麗的花器會破壞作品的自然調性。
處理花材時也盡量溫柔。葉片通常保留,只移除會腐壞的部分。花瓣上的小斑點或蟲咬痕都不是缺陷,而是大自然的筆觸。色彩方面則以自然的季節色系為主——林地的深綠、春季的柔光色、草原的金色與乾燥感等。即使是較為戲劇性的靜物作品,也不會採用過度人工的配色。
節奏、質地與空間的詩意
在植物式花藝中,空間本身是一位重要角色。留白讓植物的線條呼吸,使觀者能跟著枝條的方向移動視線。節奏來自植物天然的生長:翠雀花向上攀爬、毛地黃斜斜探出、罌粟以近乎舞動的姿態垂落。
質地則是作品的靈魂。葡萄表面的粉霜、玉蘭葉的絨面、乾燥草穗的沙沙質感——這些細膩差異讓作品充滿層次。只需一顆種穗或一段藤蔓,就能瞬間改變作品的季節感,讓它從春意轉為秋韻。
植物式作品不只是擺設,它們能改變空間的氣息。森林場景帶來安靜、潮濕的綠意;標本式作品則帶來畫廊般的寧靜;草原式設計能讓一張餐桌彷彿被傍晚的微風輕輕掠過。
植物風格為何如此打動人心
植物式花藝讓我們重新感受季節、生命循環與自然的節奏。在這種風格裡,花不再是被切割、修飾、排列的素材,而是完整的生命體。它們提醒我們欣賞細微的變化,並重新與自然建立連結。
在家居中,植物式作品既現代又永恆;在展覽中,它們鼓勵觀者細看並學習;在活動與婚禮中,它們展現永續與真實之美。對花藝師而言,植物風格是一種慢下來、傾聽植物語言、並以謙卑與耐心創作的方式。

在〈植物美學:自然系花藝的風格指南〉中有 0 則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