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購物車現在是空的!
綻放的致意:全球歷史上的母親節花卉
花卉自古以來便是情感的語言,是人類表達愛意、敬意與感謝的媒介。在所有節日之中,母親節對花卉尤為契合。這些花不僅是裝飾,它們承載著記憶與深情,跨越時間與地域傳達敬意。然而,不同文化對母親節的花卉選擇各異,每一束花都深植於文化傳統、歷史脈絡與象徵意涵,使每一次的贈禮都不只是花,更是一段故事。
康乃馨:美國、歐洲與母親節的誕生
康乃馨成為母親節經典花卉的故事,始於 20 世紀初。1908 年,安娜·賈維斯(Anna Jarvis)因受到已故母親安·賈維斯(Ann Jarvis)在婦女福祉與社區改善上的啟發,組織了美國首個官方母親節。她選擇 康乃馨 作為母親節的象徵花:白色康乃馨象徵已故母親,紅色康乃馨代表在世母親。安娜·賈維斯鼓勵人們將康乃馨別在胸前,使這朵簡單的花成為全國性的紀念與敬意儀式。
在歐洲,康乃馨也廣受歡迎,雖然文化意涵略有不同。在法國與德國,康乃馨早已與欽佩與愛意相關聯,特別是在節慶與禮儀場合。維多利亞時代的「花語」(floriography)賦予康乃馨多重象徵:愛、迷戀與尊崇。到了 20 世紀中葉,康乃馨已成為跨大西洋母親節的視覺象徵。
康乃馨的耐久性也是其受歡迎的原因之一。與較嬌嫩的花卉不同,康乃馨能夠長時間保存,適合運送、陳列,甚至可壓製成紀念品。這種堅韌也象徵著母親角色的持久力量。
菊花:亞洲的季節優雅
在日本,母親節(母の日)雖由西方文化影響而引入,但日本的花卉傳統迅速融入其中。菊花在日本有著深遠意義,常與皇室、長壽及秋季節慶聯繫在一起。金黃色菊花常被贈予母親,不僅因其美麗,更因象徵 喜悅、活力與長久陪伴。
在亞洲其他地區,許多花卉承載特定的文化與精神意涵。在中國,牡丹被尊為「花中之王」,象徵繁榮、榮耀與女性之美。一束牡丹花的母親節花束,既是私人心意,也是社會尊敬的象徵。印度則以 蓮花 代表純潔、啟蒙與精神成長,是母親引導與慈愛的優美隱喻。即使在現代都市,花卉選擇仍帶有深厚的象徵意涵,承載歷史與哲學傳統。
含羞草:義大利的明亮致意
義大利的母親節(Festa della Mamma)於五月初慶祝,其花卉象徵具有獨特的地中海風格。這裡最具代表性的花是 含羞草。其明亮的金黃色小花與細緻柔軟的葉片,最早與女性節慶相關聯,源自 1940 年代的戰後時期,象徵韌性與新生。含羞草多以小花束或枝條呈現,而非華麗的大型花束,展現謙遜與心意。
含羞草的意義不僅在於外觀,其早春綻放、鮮明的色彩與生命力象徵著希望與活力,成為母親節堅毅與樂觀的文化象徵。近幾十年來,義大利花藝師將含羞草與其他應季花卉搭配,融合傳統與現代設計,呈現動態演化的母親節美學。
王蓮花與原生花卉:南非的大膽表達
在南非,母親節的花卉常選用原生花材,尤其是 王蓮花(Protea)。其造型獨特、線條明顯,象徵勇氣、蛻變與多樣性,與母親角色長久受到讚頌的特質相呼應。花束常與 芬堡(Fynbos) 與其他本土綠植結合,既壯觀又深具地域性。
原生花卉的使用反映了更廣泛的趨勢:對本土文化與生態可持續性的重視。南非花藝師常優先選擇應季且能適應氣候的花卉,使花束兼具美感與環保意義。
世界其他母親節花卉習俗
- 英國:康乃馨雖受歡迎,但玫瑰更為常見。維多利亞時代,玫瑰的象徵意涵細膩:單支花可表達感謝,一束花則傳達深情敬意。
- 墨西哥與拉丁美洲:粉紅玫瑰最為常見,亦會搭配當地季節性花卉。盆栽植物象徵生命延續與成長。
- 澳洲:傳統上粉紅康乃馨廣受喜愛,但現代花藝師也開始使用本土花卉,如瓦拉塔(Waratah)與袋鼠爪(Kangaroo Paw),以其鮮豔色彩與獨特質感營造視覺張力。
象徵、永續與現代趨勢
歷史上,母親節花束往往講究象徵意涵。維多利亞時代的花語學,讓花束能無聲地傳達細膩情感。花材、色彩甚至枝葉排列皆可表達敬意或悼念。
今日,這種象徵性仍在,但更多與生態意識相結合。全球花藝師優先使用 本地、應季與倫理來源 的花材,既注重美感也關注環境。定制花束、手工包裝與精緻呈現,猶如博物館展品般,將展示與內容同等重要。
母親節花卉持續演化,但其核心訊息不變:向母親表達感謝與愛。無論是紐約的康乃馨、羅馬的金黃色含羞草、北京的牡丹,還是開普敦的王蓮花,每朵花都傳遞著感激、韌性與愛的訊息,跨越語言、文化與時光。
現代花藝愛好者的策展筆記
- 理解象徵意涵:研究花卉的歷史與文化象徵,使贈禮更具故事性。
- 當地與季節性:永續選擇提升美感與生態責任。
- 呈現即儀式:花束形式—盆栽、精緻小束、壓花—增強情感深度。
- 傳統與創新並行:現代花藝融合傳統象徵與現代美學,創造意義與藝術感兼具的表達。
母親節的花卉不僅僅是裝飾。它們是情感的傳遞者、歷史的承載體,也是對母愛的永久致意。跨越世紀與大陸,每一朵花都提醒我們:母親,您值得被讚頌與敬愛——一朵花,一份心意。

在〈綻放的致意:全球歷史上的母親節花卉〉中有 0 則留言